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(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, 簡稱 C-LAB)配合文化部藝文振興政策,由科技媒體實驗平台規劃辦理「COVID19 武漢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」,立基於藝術參與、人文關懷與科學研究,號召藝術、設計、科研工程等跨學科工作者共同投入。聯動文化與科技,以藝術行動主義透過科技媒體鏈結社會,開展公民與藝術參與的抗疫社會行動。
2019 年年底以來的 COVID-19(武漢肺炎)疫情,從中央到民間齊力抗疫,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」成員無休假監控疫情,民間響應國家防疫政策,而組有國家口罩隊、酒廠改產酒精、成衣廠也加入防護衣製作的行列、各健保診所及便利商店更協助口罩發放。
然而,防疫的緊急命令,限縮了國民的權利,各種管制也使許多行業經濟衰退。網路媒體、各類商店、政府機關、學校等,舉目望去有著各式的防疫公告。大家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、成天戴口罩,看似非日常,這些卻是防疫的日常。
臺史博啟動「COVID-19(武漢肺炎)防疫物件、圖片蒐集計畫」,試圖保存這場全民抗疫/防疫的行動。我們希望本蒐集計畫能讓以後的人們,看見臺灣的驕傲,也反思瘟疫蔓延下的種種問題。
秉持著謹慎與開放的態度,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致力於當代社會運動的文物保存,合作建置了「318公民運動文物紀錄庫」,也協力開展「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」的公民科學資料蒐集模式 。這次亦抱持著同樣的心情,依著我們在資訊技術與開放協作的背景及經驗,協力彙集 COVID-19 的影像、文件、與資料。
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建置的「研究資料寄存所」,已開放給所有單位與個人,作為 COVID-19 相關文件與資料集的寄存與展示。